流失海外的中國古玉—史前石家河文化篇

發表時間:2019-07-04 11:53作者:史前文明來源:搜狐文化網址:https://www.sohu.com/a/233203859_317335

石家河文化發育于湖北、湖南兩省,這個史前文化又被稱作是湖南和湖北的龍山文化。


石家河文化玉器除了大量集中出土于長江流域的中段,在黃河流域的夏、商、周三代遺址中均有出土。石家河文化玉器除了自身獨樹一幟的地方特色,同時也保留著大量古代東夷文化的特征。人們通常所說的山東龍山文化玉器,實際上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即山東內陸地區的少昊文化玉器和山東東部海濱的海隅文化玉器。石家河文化玉器正是屬于前者的延續,但在山東本土卻很少有發現,反而在長江流域保留著大量的東夷文化信息。


石家河文化玉器反映的是一種東夷祖神崇拜,因為東夷祖先少昊就是一只神鳥。傳說少昊氏有四叔,即四大東夷神主,分別名為重、該、修、熙。重即句芒,是一只鳥,它是生長之神,東方之神,同時也是春神和木神;該為蓐收,是一只白虎,它是刑煞之神,西方之神,同時也是秋神和金神;修和熙為玄冥,它們分別是蛇和龜,是管理北方的水神。在東夷諸神之中,除了主神少昊之外,春神和秋神受到格外的重視,因為它們分別管理著生和死。


石家河文化玉器的風格,對商代玉器產生了重大影響,商代玉器中有大量的蟬、鳥、虎、龍、鳳等,可以說是對石家河文化玉器的繼承。從自然之神崇拜到祖先神崇拜,應是始于石家河文化。商代特別重視生長之神句芒,這在商代玉器中有許多折射。而石家河文化特別推崇虎神崇拜,所以石家河文化有極多的虎神造型,虎即刑罰之神也。傳說舜帝令皋陶佐大禹治水,皋陶是少昊的后代,奉虎神蓐收,執掌刑罰,隨大禹來到南方,這可能是古東夷文化傳至長江流域的原因。大禹有天下建立夏王朝,得益于他娶了皋陶族女子涂山氏為妻,從而締結了與長江流域中南地區最大部落的同盟,打下了統一中國的政治基礎。石家河文化地區,商時可能為“虎方”,其后又向西擴張或遷移,是為“巴國”。今鄂西、川東地區對白虎神的崇拜,蓋始于此也。

大英博物館


美國國家博物館



轉載自搜狐文化

分享到:
騏驥品鑒熱線:13671949418 (微信同號)
騏驥開物
騏驥公眾微信號

                 騏驥公眾微信號 


騏驥開物郵箱:qijikaiw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