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與宋茶一期一會于“上海之巔”發表時間:2018-12-17 17:08作者:騏驥開物來源:原創 “美人如玉劍如虹”……“從來佳茗似佳人”……,在中國文化中,玉和茶自古以來就象征著美好,從顯貴豪客到謙謙君子,賞玉與品茗是生活中繞不開的雅趣,經過歲月的積淀,玉與茶也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影響著中國人的行止乃至思維意識。騏驥開物攜手上海寶庫在歲暮天寒之際,于上海中心舉行了一場賞寶品茗悟人生的文化雅集,讓孚尹旁達之古玉與精行儉德之宋茶活起來,與到場嘉賓面對面碰撞出火花。新浪收藏官微也對活動進行了直播。 “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蘊含天地之精氣的古玉不僅歷千年而不朽,在古人心目中更是具有修身延壽的功效。騏驥開物以《玉文化與圖騰》為題,對玉文化的濫觴、高古玉的時代特點、古人琢玉工藝、中國玉圖騰崇拜等內容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讀。漢及以前所制之玉稱為高古玉,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高古玉是巫覡和王侯貴族的專屬,用以彰顯至高無上的天命與權力。 收藏玉之雅趣并非為今人所獨有,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商王武丁之后婦好就擁有數量驚人的藏玉,經考古研究表明,婦好擁有的部分玉器比她本人所在的時代還早1000多年,可見婦好也是一位古玉愛好者。 中國歷史上愛玉藏玉之人多不勝數,到了清代,在皇帝中也出了一位“玉癡”,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爺。乾隆皇帝是一位古玉發燒友,他著有近八百首詠玉詩,在皇子的命名中大量使用了玉——永璜、永璋、永琮、永璇、永瑢等等。對于所鐘愛的古玉藏品,他總愛留下點什么,不僅在給藏品特制的底座上留下“乾隆御玩”的字樣,有時甚至會命工匠直接在古玉上琢刻御制詩,這在今人看來,無異于破壞文物之舉呢。到了晚年乾隆皇帝所收藏的古玉有近萬件,古玉收藏養身養心,這或許也是乾隆皇帝高壽的原因之一。 玉文化知識分享之后,騏驥開物以《宋代茶事與建盞》為題,結合宋代建盞標本,對宋代點茶之法、宋代建盞的燒制工藝等進行了講解,宋人飲茶以末茶為主,無論餅茶還是散茶,飲用前均研碾成末,然后以點茶之法制作茶湯?!帮嬃T清風生兩腋,馀香齒頰猶存”,宋人的點茶之法隨著禪宗傳到了日本,成為日本茶道的祖源。 茶事離不開茶器,宋代茶事的興盛也成就了能“煥發茶采色”的建盞。建盞始燒于五代末北宋初年,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在崇尚極簡美學的宋代,摒棄華麗繁復、簡約而不簡單的建盞在眾多茶具中脫穎而出,甚至受到皇室青睞。 以玉養身,以茶養性,活動現場,師從日本茶道里千家大宗匠,在京都研習茶道15年之久的Scott·宗真大師為現場嘉賓帶來了一場“穿越時空”的宋代點茶,點茶以騏驥開物所制的12口徑兔毫盞為茶器。“梵宇深峰里,安坐草衣閑”,在宗真大師的引導下,眾人于靜謐中進行了一場身與心的修行。 活動結束后,現場嘉賓熱情不減,部分嘉賓與宗真大師移步中國最高的蘇式園林——半畝園,品茗暢談,以盡余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