騏驥開物-高古玉圖騰之貔貅

發表時間:2018-10-27 15:09作者:騏驥開物來源:原創


導語:中華玉文化經歷了上古時期的“神玉時代”,王權統治時期的“王玉時代”,以及宋代以后玉器突破禮制通過買賣進入尋常百姓家的“民玉時代”。玉文化隨著中華文明的進程不斷演變綿延至今,玉也記錄下了不同時代的文化信息,玉器的形制與紋飾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上古時代的玉器掌握在覡手中,具有崇高社會地位的巫覡掌管著祈禱、祭祀和占卜等與神靈溝通的重要儀式,后世儒道兩家禮法的雛形即發端于此。而玉則是覡用來“事神”的神器,作為和神交流的介質,殊勝無比。人們以珍貴的玉石制作圖騰,作為禮器祭祀神靈,祈求天佑,玉圖騰處于高高的神壇之上,受萬人敬仰。


貔貅,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通靈神獸《史記·五帝本紀》載“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貔貅,以與炎帝戰于泉之野,三戰,然后得其志”,發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這場戰役中,熊、、貙、虎為氏族圖騰的六部軍隊威風赫赫登場,并助黃帝大勝炎帝。


貔貅“似獅而帶翼”圖騰形象自漢朝開始廣為流行,被視作能驅走邪穢,拔除不祥的瑞獸,也成為高古玉琢刻的重要題材之一。著有近八百首詠玉詩,皇子們命名為永、永、永瑢……的“玉癡”乾隆皇帝對貔貅也是頗為喜愛現保存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一尊漢代玉貔貅胸前刻有御制詩,其配有的紫檀木底座上層刻有“乾隆御玩”四個字,下層刻有與玉貔貅胸前相同的御制詩這尊漢代玉貔貅包漿瑩潤,曾經熟盤。另有一件漢代玉貔貅,其上刻有“乙巳年乾隆御題”詩,現保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內。這些都是乾隆爺心愛的高古玉收藏,據說,到乾隆晚年,其收藏的古玉數量接近一萬件,難怪有人說故宮藏玉三萬多件,其中一半是乾隆爺的收藏。


作為延綿千年卻依然“深得人心”的高古玉圖騰,貔貅成為了一種不斷演變并不斷被重新詮釋的祥瑞文化符號,關于其形象就有很多不同的描述,比較盛行的說法是“似獅而帶翼”,“似鹿而長尾”,其中一角者為天祿,“永安百祿”之意兩角者為辟邪,取辟御妖邪”之意


作為文化信仰的載體,貔貅依然閃耀著驅邪祈福的上古圖騰光輝明代時期道教盛行,貔貅也隨著宗教演化逐漸成為風水法器的一種,因其護主心強,吞八方之財而主人聚財開運,鎮宅辟邪民俗中產生了“一摸貔貅運程旺盛;再摸貔貅財運滾滾;三摸貔貅平步青云”的說法




分享到:
騏驥品鑒熱線:13671949418 (微信同號)
騏驥開物
騏驥公眾微信號

                 騏驥公眾微信號 


騏驥開物郵箱:qijikaiwu@qq.com